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度出兵(1 / 1)

那么为啥同时代其他人得这种病的人少呢?一是史官不会浪费笔墨去记载常人得这种病的事情;二是人们的认知水平还有局限性,普通人不会考虑的那么多;三是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的不同。

比如上阵杀人,普通人是为了获得战功或战利品。什么残肢断臂、血水盈溢,统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把你杀了,自己才能得到实惠和好处。对物质的极度渴望,可以抵消大部分杀人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最后就是身份的不同,对杀人这种行为的认知也就不同。如果阿济格只是一名普通的八旗兵,获胜后腰上挂着敌人的首级,背上背着大大小小的战利品。一开门家人都跑过来笑脸迎接,他的幸福感瞬间爆棚。哪里会有对烧杀掳掠的罪恶感?巴不得再去打仗获得奖赏。至于同袍的伤亡,在他眼里只不过是运气不好而已。

没几日,努尔哈赤率军回到了赫图阿拉。大军在叆阳大败的消息很快被就传开了,其中也夹杂着大汗中炮落马的传闻。这使得所有人都笼罩在一片悲观绝望之中。

努尔哈赤咽不下这口气,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萨尔浒之战后己方形势一片大好,怎么就在叆阳城下遭遇大败了呢?这种失败他实在不愿承认。

可现实却不容努尔哈赤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现在要先解决内部众多的矛盾。其中最迫切的就是阿济格的疯癫残暴一事。

努尔哈赤对此事解决方法简单粗暴,先是当众亲自暴揍了阿济格一顿,然后将其关押软禁。然后又找大夫给儿子治病。最后又对受害者们进行了抚慰和一些赏赐表示道歉。至此,这件事算是过去了。只不过阿巴亥那边他却没有去安抚,只是派人过去通知了对阿济格的惩处措施。

为了挽回战败的颜面和表示自己的忠心,李永芳等汉奸就给努尔哈赤出了个主意。就是在大明边城内张贴檄文,内容是一边恐吓军民一边羞辱万历皇帝。达到在政治上为大金挽回颜面和声誉的目的。这就是后金檄文为何出现在沈阳等城中的缘由。

不过李永芳这厮也知道杨林不好惹,这次张贴檄文根本就没敢往叆阳张贴。因为在这两次的交手中,他知道对方在用间防谍方面是高手,叆阳绝对是派遣细作的禁区,能不招惹还是不招惹的好。

又过了几天,在攻城战中“被俘”的刘兴贤和卫齐等人回到了赫图阿拉。努尔哈赤为了稳定人心,心中就是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亲自设宴款待安抚了他们。

李永芳这时候给努尔哈赤说了一番话,大意是杨林以往对抓到的大金俘虏手段残忍,怎么这次这么仁慈?其中会不会有被收买的人回来当细作?所以大汗对回来的这些人要严加甄别和防范。

看看,李永芳这货擅长用间喜欢阴人。所以他这心思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点,生怕自己也被人阴了。因为杨林要把他化成铁水铸成跪像一事就好比阴霾一般,始终笼罩在他心头不肯散去。他是真怕大金假如有一天失败了,自己落入杨林的手中。所以他发誓必须竭尽全力帮助大金生存下去,千万不能让她倒了。

努尔哈赤对李永芳的建议不置可否,但是暗中还是监视这些回来的人的动态。同时对代善也进行了监控。

伴随着战俘们的回归,一些传闻也随之在赫图阿拉传播开来。其中金发碧眼的西夷人模样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因为在这些人眼中,整个世界就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那么大。不过当他们听说这些西夷人擅使火枪火炮,协助明军守城并对杨林毕恭毕敬时,其受到的震撼丝毫不亚于一群炮弹落在他们头上。

战俘们说看到了把大汗打落马下的那种大炮,比划着炮筒有多粗多厚,炮弹有多大多沉。开一炮地动山摇无比震撼。又说官军装备的抛石机差不多有城墙那么高,跟一座房子那么大。不仅能扔石头,还能把一头牛扔出去几百步远。

还有能发射长矛的弩炮以及发射鹅卵石的野驴炮,都是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武器。所以大金军在这些武器下被打得大败。这把听得人吓的半天也合不拢嘴。沮丧和忧虑之情犹如春天的野火一般迅速向四下蔓延。

战俘们不仅传播这些负面消息,而且还把杨林一些挑拨离间建州女真内部关系的话语也带了回来。弄得各旗之间矛盾不断,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原海西各部的一些人暗中串联,产生了投奔大明重振部落的想法。这其中不乏有刘兴祚、刘兴治和刘兴贤三兄弟在其中推波助澜。不过这也是建州内部矛盾的具体体现。

在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任何消息传播起来都极为迅速,而且真假难辨受众面极广。根本没有好的办法进行控制。除非官方出面进行澄清和证实。

一时间,关于努尔哈赤中炮落马这件事儿的消息漫天飞。什么断胳膊断腿、骨折筋断这样的谣言都是好的。有说他背信弃义反叛大明、杀人太多遭报应了;还有的说他被炮弹皮削去了命根子,以后就成太监了等等。总之,各种黑他、磕碜他的谣言那是排山倒海无穷无尽,气得他暴跳如雷不断拿手下人撒气。

还有对后金前途暗淡的谣言也不少,什么朝廷正在集结五十万大军,准备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剿。而这次进剿的主将正是杨林;什么为了踏平建州女真,朝廷与西夷联合,西夷大军正在关里向辽东进军;什么大金军连一座叆阳都打不下,更别提打京师了。总之等等,现在各种各样的谣言满天飞,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努尔哈赤对这种谣言满天飞的局面也没好办法,向诸位贝勒和大臣问计也都是一筹莫展。他又问李永芳,以为这位孙婿会有什么好主意。可是这厮现在也是江郎才尽,一时半会儿也没好招儿。

努尔哈赤当然知道这些谣言肯定来自叆阳方面,可自己又没有好的办法来从这种舆论困境中摆脱出来。总不能把所有人的嘴堵上不让人说话了吧?可要是不管,这些谣言造成的混乱和恐慌堪比大军压境一般危险。所以思来想去,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打了败仗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那就只能动用老办法——进攻大明,挽回颓势!

现在的后金军可谓损失惨重、疲惫不堪。两次围攻叆阳皆遭到失败,对军心和士气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王朝时代,夏季历来都不是用兵的好时机。因为农田需要伺弄;城寨需要扩建;房屋需要修缮;牲畜需要放养;经济需要发展。总之等等,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趁着温暖的季节来完成。

而且夏季要面临多雨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茂密的植被以及疫病多发的情况。所以除非迫不得已或是实力强盛,否则很少有人会在夏季出兵征战。

努尔哈赤当然知道后金军的境况,但是不主动出击就意味着给予大明喘气的时机。为了掌握主动,他必须顶着压力和困难再次入寇明境。他深知只有让八旗兵保持对财富和物质上的渴望,才能让他们保持战斗力。否则一旦颓废懈怠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灭亡。

同时他也得知大明两任皇帝接连驾崩,这个时候正是大明内部混乱的时候。不趁机在其身上捞点儿实惠,那真是对不起这么好的机会了。

努尔哈赤对舆图上标注着叆阳的地方看了半天,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恨。尤其是长孙杜度、族弟达尔罕和学者额尔德尼的死,让他心痛极了。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谁最恨杨林,那么非努尔哈赤莫属。不过他最后长出了一口气终究还是放弃了。他知道现在不能再去打叆阳了,要打也得等以后各方面时机成熟了再说。其实他内心深处对杨林还是挺忌惮的,更别提他手下的这些贝勒和大臣了。

努尔哈赤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这次进攻沈阳。这里是明朝在辽东的重镇,辽东经略熊廷弼就在这里开衙办公。大金军要是能攻下这里,不仅可向北攻辽阳、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向西则可剑指锦州、易州(今辽宁省易县);向南则可攻复州、金州(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和大连市)。

而且进攻沈阳,可调动其他地方的明军增援。由此大金军可找机会攻其一路进行野战。要是能把杨林从叆阳那座坚城里面调出来是最好的,正好可以在野战中消灭他。也好报了自己被其轰落马下之仇。

最新小说: 我的简记 小吴的孤独日记 风雨话东周 临天长歌 时针迹象 春过辽河滩 取柴记 华夏真相集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 王朝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