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眯着眼,扫了一眼宋萩云额头上的肿包,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
“煮两个鸡蛋去皮滚一滚就好多了,你家里现在也没养鸡了吧?等会我给你拿四个带回去。”
宋萩云故意把脸拉下来,说:“还是奶奶疼我!可不像某些人,光看嘴上说的好听,背地里净使绊子堵。”
随后转头,看向站在角落里神情复杂的婶婶们。
尤其是正一脸憋闷表情的大伯母。
“大伯母,我记得上次你不是说你那儿还存了一包红糖,说是过年节时才舍得用的。如今我受了这么大委屈,做伯娘的是不是也该意思一下?”
大伯母一听这话,几乎是从牙齿缝挤出回应。
“正好这两天我也在寻思,打算拿来给你泡水喝。”
宋萩云却是毫不在意她的语气,笑着朝对方微微点了点头。
到这里,三堂会审总算结束了。
宋萩云瞅了瞅桂英。
“桂英,事情都已经说清楚明白了,我也不会拦着你。可万一村上有人说闲话,你也得帮我说几句好话才是。”
桂英脸上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
她原本满心以为能看一出精彩热闹的好戏,却没想到结果竟是宋萩云毫发无伤。
反倒是自己被拉进了火坑,干了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她只盼着日后等着看看,宋萩云立下的毒誓到底灵不灵验!
桂英满脸委屈憋闷地走了。
她的傻弟弟一直眼巴巴望着桂英离开。
宋萩云见状轻轻叹了口气,心中略感难办。
看来这傻弟弟这次是真的陷进去了。
等围观的人渐渐散去之后,吴秀英拉着宋萩云的手,语气柔和了些。
“萩云,来,到屋里头娘跟你说点悄悄话。”
母女两人并肩走了几步。
走到一处安静角落时,她忽然转身回头看向大嫂的方向。
只听见她小声嘟囔着:“谢谢。”
那一瞬间空气仿佛凝固。
原本神色还比较平静的大嫂顿时变了脸色。
但她最终也只能低声回了一句。
“……不用谢!”
吴秀英看到大嫂脸上的难堪表情后,心里隐隐泛起一阵快意。
接着便压低声音嘀咕起来。
“平白往我闺女身上泼脏水,到头来自己反倒差点血崩了!这叫什么事儿?这就是报应!这就是现世报!”
她越想越气不过。
“偷鸡不成倒搭一把米不说,还想害人名声?有些人的心肠真是黑透了,下作至极!也不知道有没有良心,你自己还有闺女呢!”
宋萩云听着这些话也只是随口敷衍了两句,并没有多说什么。
她其实也没明白大伯母到底怎么想的。
如果真坐实了她说自己侄女偷人的罪名。
那对整个家族来说岂不是一件丑事?
更何况如今大家还没分家,都还是一家人。
细细思量后,宋萩云隐约觉得问题出在她父母身上。
自己爹娘善于讨好老爷子老太婆。
对,就是争宠。
这一点宋萩云再熟悉不过。
她的爹是三个儿子里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那一个,却能让老一辈既掏钱又出力。
那时候,老大率先成亲,第一胎生的是个闺女。
等到怀上第二胎的时候,老二媳妇也有了身孕。
听吴秀英说,当时的大伯母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安,整日忧心忡忡,生怕这一胎再生个女儿被旁人笑话,更怕老二家抢先生出个男丁,把“长孙”的名头抢了去。
还好,老大总算比老二早了一个月,顺利生下了一个大孙子。
老二虽说也生了个男孩儿。
可到底还是比老大晚了一步,与“长孙”的位置擦肩而过。
这些,都是吴秀英从小就给原主灌输的记忆。
之后,两人又先后再次怀孕。
这次两个房头都生了个女儿,算平手,势均力敌。
于是,大房便觉得自己这下稳赢了一步,胜券在握。
可惜好景不长,吴秀英又怀上了。
这一回,她竟然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这可真是少见的吉利兆头。
更难得的是,母子平安。
于是,老二靠着这对龙凤胎一举反超,成为了爷爷奶奶最宝贝、最疼爱的儿子。
大房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心里头憋着一股气,却又无计可施。
至于老三那一房呢?
三婶因为第一胎落下病根,被大夫判定难以再有孩子时,就早已经被整个家族边缘化了。
尽管后来三婶调理了好些年,竟然又能怀孕了,还接连生下了俩女儿。
但她在长辈心中的地位,比起老大和老二来,还是差得远了。
梳理完了老宋家各房的“势力”关系之后,宋萩云只能在心里默默表示。
这也太像宫斗剧了!
“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大伯母竟然一口咬定是我们干的,真是太冤枉我了。要不要跟她要点精神赔偿金?”
“什么精神什么钱?”
“就是让我伤心的钱,”宋萩云撅着嘴,眼角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她不让我卖红糖,那我这些日子不就白忙了吗?怎么也得赔些银子安抚一下我啊。”
吴秀英听了女儿的话,笑得直不起腰来,伸手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尖,宠溺地说道:“你这丫头,就知道钱钱钱的,一包红糖让你心疼得不得了。我看啊,老大家的那个儿媳,光是想到要花钱就够她肉疼一整日了。”
坐在一边抽旱烟的父亲宋老二此时也插上了嘴。
他吐出一口烟雾,慢悠悠地说道:“我还记得那会儿,你说奶奶叫你过去问话的时候,我还当真以为是真的出了大事,怕你那边没人帮忙撑场面,我就赶紧让你弟弟过去,万一动起手来,至少替你挨上两拳。”
宋萩云闻言顿时露出一个受了打击的表情,瞪着眼睛望着父亲道:“老爹您说话能不能别这么直!”
宋老二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有点不好意思地咳了两声,接着说:“既然你奶奶做主,给了你四个鸡蛋补补身子,那你亲爹我也不能太小气不是?再给你添两个,凑个六六大顺,吉利一些。”
这话听起来虽然是安慰人的。
但也不能全怪他心里总惦记着把女儿嫁出去。
毕竟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儿女多、负担重,真的是到了养不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