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国际珠宝大赛正式落幕的半个月后,国内一家文艺期刊的记者打来电话,想要简单采访一下温之意,以及近距离拍摄那件“金缕玉凤冠”作品,得知DK创始人姜荀也在中国,电话那端立刻激动不已,说机会难得,请工作室一定要让自己完成这次采访任务。
舒雯将这件事告诉了温之意,温之意又和姜荀商量了一下,得到他的同意后,便让舒雯和对方约到了下周。
刚一见面,宋津就主动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温小姐,姜先生,你们好,我是《神游天下》文化栏目的记者,我叫宋津。我们栏目主要是做文化科普方面的内容,各种类型的都有。这次采访是针对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国际珠宝大赛,‘金缕玉凤冠’是首次在这个赛事中获得奖项的中国作品,我们非常重视,同样也感谢二位愿意给我这次采访的机会……
“关于采访形式,我们不想做得太正式,因为怎么说呢,传统手工艺本来就属于严肃题材,不容易做出娱乐性和趣味性,所以希望拍摄你们平时的日常工作内容,不用太拘束,到时播放出来,观众的观感也更好。”
温之意和姜荀对此都没有异议,轻松的拍摄氛围当然好,温之意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会不会拍得太死板,导致大家以为花嵌是项特别无聊的工作。
“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配合你呢?”她问。
“其实没有详细的流程规划,你们平时怎么做,这几天就照常进行,我全程跟拍,后续再完成剪辑和补充,重点是拍摄制作过程,能让观众更了解花嵌和宝石,偏向科普性质。”
“明白了。”温之意心下了然,“正好我们最近都在做《东宫秘史》剧组的饰品,很有代表性,你能拍的素材特别多。”
宋津大喜:“那就太好了,到时二位多多互动,你们的外表形象都特别好,上镜肯定出彩。”
翌日,拍摄正式开始。
起初大家都还很拘束,毕竟有镜头在,做事也都畏手畏脚的,生怕一个不对,失误了,之后播出来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宋津看了摄像师拍了一上午的成果,不太满意。
“各位不用太紧张,就当我不存在,你们该干吗就干吗,大声说话,随意交流,没有关系的,我们后期都会剪辑,内容越有趣越好,不然就没有看头了。温小姐,你和姜先生要给大家做表率,把气氛活跃起来。”
“我尽量吧……”
温之意也不是那种闹腾的性格,这重任对她来说有点儿困难。
下午的拍摄开始前,温之意特意交代匠人们,专心做事,不要管镜头在哪里。冯越其实看得出,她自己都有些紧张,但是这话不能直接说,越说,待会儿就越紧张。
冯越想了想,悄悄把舒雯拉到一边。
“一会儿开拍,你多表现,讲讲笑话也可以。”
舒雯眨巴眨巴眼睛,呆萌得很:“为什么呀?又不是来采访我的,我不能喧宾夺主。”
“别忘了,你可是主内小能手,现在正是你派上用场的时候,你得帮着老板解决困难。反正不管怎样,能把气氛活跃起来,这事就好办了。”
“那好吧。”舒雯为难地点了点头,“我尽量努力。”
冯越拍拍她的肩膀:“小舒同志,就看你的了。”
两人回来后没多久,宋津那边的机器就架了起来,开始进入拍摄状态。
第二批剧组的饰品难度很大,不单是体积,造型方面的要求也十分苛刻,有的总工作量并不大,但因为对精细程度的要求极高,整体难度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
今天的任务是一柄金羽纨扇。
纨扇也叫团扇,最初的造型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并非用来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慢慢的,才开始用来取凉。历史上最有名的纨扇,应该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时而轻摇的鹅毛扇,扇子一摇,便妙计横生,运筹帷幄。再之后,纨扇的外形装饰有了极大突破,配有流苏、玉器、宝石等等。
剧中,纨扇是用作一位后宫嫔妃远去和亲的献礼,献礼之人是宫外爱慕这位嫔妃的大将军,临别之际,赠予一柄合欢扇,以寄相思情。
纨扇是以绣布起底,扇面上用金丝勾勒,扇的轮廓,包括扇柄,都需要使用花嵌工艺。
花嵌制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设计,这是件非常考验作者文化底蕴的事,作品讲究均齐平衡、节奏韵律、空间感和立体感。温之意在设计纨扇扇面外轮廓的图案时,下了一番工夫,也和姜荀讨论过,因为纨扇的总重量有限,后续还要镶嵌宝石,必须要控制花丝造型的宽度,在非常局限的条件下,设计出最精巧的纹饰。
宋津提醒:“这里可以说得详细点儿,给观众介绍一些典型的纹饰,最好是两位讨论起来,把中西方的放在一起做对比,我们剪辑的时候,这个地方还能展示相关图片。”
温之意点点头,清了清嗓子,抛砖引玉:“姜先生,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什么样的纹饰呢?”
姜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随手拿起笔,在空白的图纸上快速划动。
宋津连忙示意摄像师将镜头向前推进,给了特写。
只见在男人笔下,一根根纤细流畅的线条纵横交织,圆润的弧度如巧克力般丝滑,线条间的叠加十分具有层次,重复部分,每根线条的距离都保持得恰到好处,足以可见他有多么深厚的功力。
温之意好奇地凑上前,随着他的动作,画面渐渐成形,她觉得这组纹饰相当眼熟。
“这不就是……”
“佩兹利。”姜荀停下笔,将图纸轻轻朝她推近几分,“虽然佩兹利纹饰诞生于亚洲,但被西方推崇,尤其是17世纪前后的欧洲,对这种纹饰极其狂热,在当时,一条有佩兹利图案的上等披肩,价格可以买得起伦敦城里的一栋房子,是不是很夸张?”
温之意惊叹不已:“原来佩兹利纹饰还有这样的历史?”
姜荀将图纸拿起来,正面展示给镜头,不过眼睛还是看着温之意的:“有没有觉得它的形状很像一种坚果?”
他这么问,周围人也都不由自主地靠近过来,仔细打量。
温之意不喜欢吃坚果,所以对这个问题不敏感,一时回答不上来。而旁边的舒雯却一眼就看出来了,惊喜道:“是腰果!”
“对,腰果。”姜荀冲她笑了笑,“佩兹利最早出现于古巴比伦,因为长得像腰果,所以象征着丰收、硕果累累、家境殷实。后来传入印度,那里的人觉得像菩提树的叶子,菩提树又是生命树,所以佩兹利开始象征生命的庇护。”
他放下图纸,抬起头:“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它,因为那个故事里的将军一定不只有相思,他还希望自己爱慕的人可以得到庇护,一生都不会受苦。”
他的话像电流般激荡了温之意的心神。
舒雯控制不住地在旁边发出了一声暧昧的“哇哦”。
大师不愧为大师,就是不一样。
温之意承认他刚才的话确实很酷,不过她不想甘拜下风:“那你听说过‘蝶恋花’吗?”
姜荀摇摇头。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蝴蝶象征男子,花朵象征女子,‘蝶恋花’就是才子佳人,而最开始‘蝶恋花’是词牌名,许多诗人、词人都为它填写过内容,以词寄相思。比如‘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就是写缠绵悱恻的爱情,这样更反衬生离死别,毕竟蝶和花,是不同的物种,就像不同世界的人,永远无法在一起,这和故事的内容非常接近。”
这么说,好像也挺不错。
冯越适时站出来:“所以最后到底选哪个呢?”
姜荀看向温之意,让她做决定,毕竟这是花嵌的部分,他不好干预。
温之意其实觉得佩兹利也很合适,在中国古代也存在过,而且做成重复纹饰,会比“蝶恋花”更规整简洁。衡量之下,她做出了决定。
“纹饰不在于形状,而是寓意,不管什么纹,寓意更契合、更美好,就是合适的,不如我们就选……”
“鱼尾纹!”人群里有人应声而起。
大家愣了几秒,哄堂大笑。
舒雯的脸涨得通红,喊完这一嗓子,她觉得自己都要社会性死亡了,赶紧往冯越身后躲,等大家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拍摄上,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头。
“怎么样?我这气氛烘托得不错吧?”
冯越捂着额,欲哭无泪。
这姑娘是不是傻?真傻得可爱。
宋津倒觉得这一段特别好:“精彩,精彩!那个……小舒助理,以后没事了你就多出境,机灵抖得不错,啊,多多互动,节目剪出来后会特别有意思。”
舒雯没想到自己还被表扬了,脸埋得更深了,在下面拿手指直戳冯越的脊背。
“都怪你,活跃什么气氛哦,节目播出来,观众看我像个二傻子,不得笑话死。”
冯越觉得自己特别无辜:“……行吧,都怪我都怪我。”
-
设计之后便是制图,接下来就到了一连串复杂又冗长的制作步骤,掐丝、填丝、攒活、焊接、堆垒、织编……宋津将这些全都完整地拍摄下来,期间还不断提醒温之意,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还专门让她介绍了工具,搓丝板、搓丝木、镊子、制子、迎丝棍、粘活纸……百十来种工具,各有各的用途。
这部分的专业性太强,要是往细了拍,节目恐怕得变成连续剧,所以宋津只打算把这些内容粗略带过,重点还是那件“金缕玉凤冠”。
雍容华侈的凤冠在小小的四方镜头里,似乎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之前,宋津只在网上看过图片,但亲眼见到时,那种感觉完全不是一张图可以比拟的。
凤冠通体贯穿着金丝,五龙五凤交错盘蜷,各领风骚,却又被某种巧妙的力量融为一体,似乎随时都要齐齐地展翅高飞,直冲到九霄云外去。磅礴之下,如柔似水,温润的宝石玉珠在暖色灯光下,散发着优雅深邃的光泽,在龙凤的争奇斗艳里,添了几分圆滑,微妙且不可思议地组合成浑然天成的一幅画面。
“我可以摸摸它吗?”宋津想伸手又不敢伸,眼睛里满是渴望。
姜荀点头默许。
他上前,指腹贴在那些细密的金丝表面,流泻的金光在皮肤镀了一层淡金色。
“真美。”宋津忍不住感叹,“我记得大概在十五年前,我也拍摄过一顶凤冠,也是五龙五凤的,只不过没有这件华丽,做工也粗糙,更没有这些宝石点缀。我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还能看到相似的。”
温之意心尖一动:“你说的那一顶,作者是不是位老太太?”
宋津愣了愣:“你认识她?”
温之意无比激动:“不,我不认识,但我也见过,而且这一顶的灵感,就是来自老太太做的那顶凤冠。”
“嚯,这么有缘分?”宋津也觉得很神奇,“当年我还是个实习记者,跟老师去手工艺大赛现场做采访,那顶凤冠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它背后的故事很打动人。你知道那个老太太后来怎么样了吗?”
温之意摇了摇头。
“在第二年的春天,她就与世长辞了。”宋津轻轻叹了一口气。
温之意不禁张大嘴巴,震惊之余,又感到一丝宽慰。
“她可能真的被相爱之人娶走了吧。”
“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