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特展结束后的雨夜,刘筝在文物库房发现了异常。
那个提问的小女孩——林小雨的替代者——正踮着脚触碰《千里江山图》的展柜。她的指尖渗出翡翠色光流,与画卷上游动的纳米机械鱼产生共鸣。更诡异的是,女孩的影子在灯光下分裂成两个:一个是普通孩童的轮廓,另一个却是头身比例1:3的异形剪影。
“你不该在这里。”刘筝轻声说,琥珀纹路在袖口下微微发烫。
女孩转过头,瞳孔里流转着星云般的翡翠光晕:“刘老师,你知道观测者为什么要选孩子吗?”
她的声音突然变成数百人的和声,库房的防弹玻璃在共振中裂开蛛网状细纹。
“因为孩子的神经可塑性最强。”女孩的异形影子脱离地面,悬浮到与刘筝平视的高度,“就像你母亲对你做的那样。”
实验室的基因测序仪发出尖锐警报。
苏晴盯着屏幕上林小雨的DNA分析报告,冷汗浸透后背。那些碱基对排列成完美的分形结构,每段基因链都自带青铜与翡翠的双重编码。更可怕的是样本活性——离开体外的细胞仍在持续变异,已经形成微型茧状物。
“这不是人类基因。”苏晴的指尖发颤,“是某种……生物量子计算机。”
全息投影突然自动激活,显示出一段加密视频:二十年前的实验室,幼年刘筝被固定在手术台上,母亲将注射器刺入她的囟门。液体不是常见的药剂,而是闪烁着星芒的翡翠色纳米流体。
“第七代调试员神经改造进度65%。”视频里的母亲面无表情,“预计2045年完成文明跃迁。”
日期令苏晴毛骨悚然——正是明年。
在故宫地下的秘密考古现场,工人们挖出了不该存在的东西。
在传统地基下方三十米处,埋着一座西周风格的青铜祭坛。坛中央是十二尊环抱姿势的孕妇雕像,腹部透明,里面蜷缩着翡翠色的胎儿化石。每尊雕像的底座都刻着相同的铭文:
“以骨为器,以血为码,以魂为钥。”
刘筝触摸铭文的瞬间,琥珀纹路突然暴走。那些温暖的金色线条变得灼热,在她皮肤下勾勒出与青铜孕妇像完全一致的轮廓。更可怕的是小腹传来的异样感——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腹腔深处重组她的脏器。
“原来如此。”小雨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以为自己赢了?那只是观测程序允许发生的分支剧情。”
女孩的双手按在刘筝腹部,翡翠光流穿透衣物。刘筝的子宫位置浮现出青铜色漩涡纹,与祭坛中央的符号严丝合缝。
系统提示:
【载体兼容性突破临界值】
【文明茧房构建中】
暴雨如注的故宫角楼,刘筝蜷缩在飞檐下。腹部的青铜漩涡纹持续扩散,所过之处内脏变异为半晶体结构。她能感觉到——某个超越人类理解的生命形态正在体内孕育。
苏晴的无人机送来紧急扫描结果:刘筝的盆腔已经异变成生物反应炉,卵巢分泌的不再是卵子,而是微型青铜-翡翠复合体。这些纳米级构造物在腹腔自发组装,形成与小雨基因茧完全同源的胚胎雏形。
“你正在成为活体孵化器。”通讯器里苏晴的声音带着哭腔,“那些观测者……他们要把人类文明改写成可携带的格式!”
闪电劈开夜幕,照亮角楼彩画上突然活过来的龙凤纹。刘筝突然明白母亲视频的真相——所谓“调试员”,从来就不是守护者,而是为高等文明培育“逆种”的温床。
小雨站在太和殿屋脊,翡翠长发在狂风中舞动。她的身体正在融化,变成液态光流渗入琉璃瓦缝隙。整个故宫建筑群随之共振,梁柱发出青铜编钟般的嗡鸣。
“没用的。”三百个童声的和响从地底传来,“当第一粒逆种成型,观测程序就会……”
刘筝撕开上衣。琥珀纹路已经覆盖全身,她在暴雨中点燃了苏晴准备的磷火弹。特殊配方的火焰接触皮肤瞬间,青铜漩涡纹发出凄厉尖啸——那根本不是人类声带能发出的频率。
“你疯了?”小雨的液态形体剧烈波动,“焚烧逆种会引发维度坍缩!”
火焰中的刘筝笑了。她抬起正在结晶化的手臂,指向天空:“我要烧的不是逆种……”
磷火突然变形成翡翠色,顺着雨水逆流而上。每一滴雨珠都变成微型投影仪,在云层上投射出母亲临终前被加密的最后一句话:
“筝筝,真正的火种在观测之外。”
翡翠火焰烧到第三分钟,奇迹发生了。
故宫地底的青铜祭坛突然裂开,十二尊孕妇雕像的腹部传出碎裂声。但破茧而出的不是高等文明的逆种,而是……
蝴蝶。
青铜与翡翠交织的鳞翅目生物从雕像内涌出,每只翅膀上都刻着人类文明的片段:仰韶彩陶的纹样、汉代画像砖的宴饮图、甚至还有刘筝童年弹奏古琴的记忆。它们穿过暴雨飞向云层,鳞粉在雷电中引发链式反应。
小雨的液态身体开始崩溃:“你篡改了基因指令?”
“不。”刘筝的腹部漩涡纹逐渐褪色,“我只是给了文明野生的权利。”
天空的云洞中,浮现出令所有人震撼的景象——某个类似子宫的翡翠色空间里,漂浮着无数文明胚胎。而在最边缘的角落,一个带着琥珀光晕的新生胚胎正在成形,表面浮现出故宫的轮廓。
系统提示:
【观测程序中断】
【检测到野生文明萌芽】
【建议命名:Human-X】
那座西周青铜祭坛被移入特展厅,十二尊孕妇雕像的腹部空空如也。参观者们不知道,每天闭馆后,祭坛底部都会渗出少许琥珀色液体,在月光下凝结成微型蝴蝶。
翌日雨夜,刘筝在角楼飞檐上捕捉到了第一只琥珀蝴蝶。
那生物停在她指尖时,鳞翅上的纹路突然活了过来——良渚玉琮的神人纹、商周青铜的饕餮目、明代瓷器的青花枝,所有纹样在雨中重组,最终凝结成一行微雕文字:
“观测之外,方见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