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洛阳城西董卓军大营。
听闻李蒙、王方二人的报告后又看了一眼放在木盒中丁原的头颅后,董卓大喜过望现在在洛阳城中的最有威胁的卢植袁绍丁原这三人都不能阻止他了。也就是说他现在终于可以为所欲为干自己想干的事了,在洛阳城里现在他最大。
那现在能阻挡老夫的绊脚石已经没有了,老夫现在应该先干什么呢?董卓歪着脑袋一肚子坏水正启动中,董卓思索片刻还是觉得应该先废了那无用的少帝立自己同宗的刘协登基好巩固自己的统治。
为什么要废了软弱好控制的少帝而立聪慧的陈留王董卓是有自己思量的。
第一董卓出生边地自小就崇尚强者厌恶弱者,当初第一眼见过少帝时董卓就不喜而与之相对的就是陈留王就胆大得体的许多了。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少帝代表着是何氏的血统,现在何氏已经垮台自己取而代之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而陈留王却是同宗董太后之后,而且自己拥立新君也好把控朝廷。
所以于情于理董卓也得站在陈留王这边,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董卓如果拥立成功。说不定会也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不定还能更近一步。那个帝位也不是不可能如王莽故事。
由此这个出生边地不好小利胸怀大志的董卓第一次觉得自己的野心也不是这么的遥不可及。
先不说董卓在此做的这个黄粱美梦单说吕布。
吕布在杀了丁原后董卓先给了他一个骑都尉的官职以安其心,并且让吕布收拢丁原旧部张杨张辽等人。既然已经杀了丁原接受了董卓的招揽,吕布自然没有什么意见。而且自己也是势单力薄也需要二张的帮助,不过我建议还是就招张辽来。至于张杨还是不让他来留一条后路这样可以可进可退。
毕竟我知道吕布也在董卓这里呆不长,而且这个时候你就算想招张杨来恐怕也不可能了。因为算算时日现在张杨应该和于夫罗在一起,说起来这于夫罗也是个可以利用的人。他可是个敢于和袁绍曹操这两大佬对战的人,此人说不定日后能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作用。不能放过可以能利用的任何人我暗下决心不提。
吕布写完招揽张辽的信后让吴谅去送了,然后就去安定愿意跟从自己投靠董卓的三千余人马。让吕布意外的是除了我和成廉这个铁杆吕布迷外,一直忠心于丁原的金鸿林擒二人也愿意留下来跟从吕布。
对于二人的投靠吕布也没有为难他们二人,仍然任命二人做自己的亲卫。现在吕布是骑都尉,成廉是他之下最高官职都尉。魏越是亲兵统领,魏续侯成宋宪三人同级都是曲将。吴谅还是负责斥候负责谍报的事情,至于我是升迁一级是队率。当然我也没忘记我之前的老部下,李邹、赵庶、刘何、王贺这四人我也给他们升迁当什长。
说起来三国演义里,吕布麾下里著名的武将有八健将。除了身为亲卫魏越,和身为陷阵营统领的高顺外。现在只有五人,另外臧霸是泰山独立武装。严格意义上只属于吕布的同盟,郝萌是河内人应该是在吕布投奔张杨时跟随的。曹性是郝萌的副手应该是一起投奔的,这么说来重要将领中只有高顺不知是在什么时候加入的。
我数完吕布家底后,觉得光靠这十个将领外加三个谋士(陈宫、许汜、王楷。像陈登父子陈群父子和袁涣之类的不算,想要割据一方是勉强够了。但是想与袁氏兄弟曹孙刘争天下,恐怕远远不足。
我叹了一口气,在这个时代没人比我更清楚人才的重要性。关键是如果是其他的诸侯想要人才投奔还是很容易的,不过换做吕布就很困难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原因很简单吕布出身低,而且名声不好。但凡有点本事的人,都不会选择主动吕布的。像吕布就向张纮发出了橄榄枝,结果张纮根本都不搭理他。连回信都懒的回,还是孙策礼貌的回的信。
纵观吕布一生除了陈宫是有自己的私心主动投靠的外,也没有谋士主动投靠吕布的。所以只能由我想点办法。
不过现在我还没有办法招揽人才,也许贾诩可以一试?不过以贾诩老狐狸性格是不会轻易投奔吕布的。那就考虑一下徐荣和华雄二将吧,其他的董卓麾下凉州将领说实话我也看不上。
徐荣是和我一样是辽东郡人,善使长矛而且此人作战勇猛又爱惜士卒。在荥阳汴水之战击败曹操,在梁东击破孙坚。后吕布杀董卓后和胡轸一起投降王允,李傕和郭汜之乱又奉王允之命与胡轸一起去新丰迎敌,不幸战死胡轸又投降李郭二人。
华雄是关西人,身材健硕、善使长刀。是董卓亲信胡轸的都督。胡轸的战功大多出自华雄之手,诸侯讨董后董卓命胡轸为主将,吕布为副将。令二人领本部兵马与阳人一带讨伐孙坚,不想胡轸与吕布不和。华雄成了二人的牺牲品,被孙坚阵斩枭首。
此二人是可以拉拢的,只要除掉胡轸这个二五仔。他们二人的命运就会改变,也许还会死掉。但是死法肯定会不同的,而且要是他们二人的命运可以改变。那是不是意味着吕布的命运同样可以改变,毕竟我理解的命是死的。但是运是活的,就算结果相同但过程是肯定不一样的。
我立刻让吴谅去打探徐荣的行踪,徐荣的大营离并州军不远。而胡轸部还坐镇凉州,并没有进京。所以先不管华雄,先结交徐荣,而且比起一根筋的华雄。徐荣就比较圆滑了,而且他和我有着同州之谊。怎么也比华雄要好说服的多,像徐荣这种武将死在李郭二贼手里太可惜了。我一定得想办法让他在董卓死后,直接投奔吕布。我在找机会暗中做掉胡轸这个不稳定因素,那样就能改变徐荣和华雄二将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