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妮和张大山在码头休息了一晚,将买来的东西分类放好,能固定的,尽量固定好,以免航行的时候颠簸。
一大早,两人从船舱里出来,先是看了看天,嗯,今天的天气看起来不错,很适合航行。
往码头上看,天还没有大亮,就已经有许多卖吃食的小摊贩出摊子了。
王巧妮他们并没有自己做早餐,而是从码头上买了几个肉夹馍。当然这时候,并不叫肉夹馍。而是叫“肉合儿”,摊主据说是到年从秦川一带过来的。
可惜了,这时候没有青尖椒,肉夹馍吃起来总感觉差一点味道。王巧妮的眼睛余光扫过一边的小辣椒盆栽。
有些可惜现在不能直接从上边摘下来吃。没办法,谁让人家卖家说了,这东西有毒,吃了嘴巴肿,嗓子肿,让千万不要误食。
王巧妮心说,嘴巴肿,嗓子肿,那还不是你吃多了,而且还是干吃辣椒。
既然人家都告诉了有毒,短期内还是不要吃了。等着以后慢慢研究,就说是研究药性,等研究明白了,再当调味料用。
回去的路上倒是挺顺随的,虽然是逆水而行,可没有大雨,又没有顶头风。虽然撑船比顺水的时候困难,可这也能增长经验不是。下次两人还想着去一趟上游的秀容呢,秀容也是个大的城市,说不定能看到一些真定没有的东西呢。
真定这一段的水路是没有山的,就算是逆水而行,也不算困难。等着进入房山地界后,水流就开始湍急起来。还好,张大山现在已经不是刚开始撑船的小白了,再加上因为练武的缘故,下盘比较稳固,这点儿的急流难不倒他。
因为逆水行舟的缘故,两人到达房山码头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赶忙将船停靠在房山码头这里。
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停靠在码头呢,还得出停船费。要知道这里可是附近最适合停船的地方了,再加上天已经黑了,夜里行船太危险了。
这个码头也是当年仔细挑选出来的,这里距离真定城不远不近。顺水的时候,半天就能到达真定城。可是逆水的话,就像他们这样,大清早就出发了,到了这里天已经黑了,你说休息不休息。
要知道房山县城距离码头这里可是有很大一段距离,并不像真定城和秀容城那样挨着虖池河,有个大码头。可码头带来的红利,他们也想要,就在这个距离真定城不远不近的地方建了一个码头,方便过往的船只修整。
他们中午的时候,午餐是最后几个包子,外加早晨多买的肉夹馍。晚上就吃碎肉面,把剩下的这几块獐子肉也消耗了。
在回家前,这些熟食,能消耗完,还是尽量消耗完。嗯,撑船是个力气活,得多吃些肉。
行路的途中,也有一些自建的小码头来的时候,因为顺风顺水的,就给忽略过去了。除非是有人打招呼,就像是卖给他们獐子的米猎户一样。
回去的时候,因为是逆水而行,所以,两岸的情况看的很清楚。从房山码头出来,快到正午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么一个附近村民自己建的小码头。
码头上倒是挺热闹的,有个小茶棚,还有些卖菜蔬的。码头后边不远处就是一个山村,因为这里的地形适合,村里就在这里建了个小码头。倒是不为了挣钱,单是为了出行与外界联络方便,这个码头就很值得建了。
在这个码头建起来之前,为了去镇子上,村里人得走很长一段时间山路。外界时局稳定了之后,因为经常有商船客船从这里经过,他们也是经常乘坐小客船出行的。便有心思活络的村民,怂恿着村子里建了这个小码头。
虽然因为码头太小,只能停靠小型船只,可因为有这小码头的存在,这里也成了附近村落的一个小集市。当初张大山经常去卖猎物的小码头,也是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码头。
不过,今天不赶巧,不是赶集的日子,码头上只有一些附近的村民,在这里摆摊卖菜唠嗑。
都是一些上岁数的,还有一些半大孩子。菜蔬都是自家地里长得,卖的柴火,也都是自己砍得。卖不出去,再拿回去就行。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码头这里有棚子,河边小风吹着也不热,在哪里闲聊不是闲聊。
到了集市那天,这里更热闹了,不光十里八乡货郎会过来,就连一些小商船,都会过来售卖货物。
这样的小商船,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杂货铺,虽然要时刻注意虖池河上边的风浪,弄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可干什么没有风险,就连吃饭都有风险呢。
能出来跑船的,基本上都是胆子大的,天气不好,找个地方停靠就是了。这条河上大大小小的码头不在少数,大码头收费,可这些小码头可不收费啊。
人家这些山里人建立这小码头可不是为了收费的,是想着吸引一些人来,他们买卖东西方便,出行也方便。
别的不说,自从有了这小码头,村里年轻人的婚嫁都容易了许多。当初那几个让村里人建码头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了四五十岁的小老头儿了,每次说起这事来,还是非常得意。
王巧妮他们因为船上的柴火不多了,刚巧看到小码头上有几个半大孩子在卖柴火,就把船停靠在码头上。
通过闲聊,两人没想到自己的名声,已经传到了这里。这里距离老虎崖可是有段距离了,没想到,这里的村民居然知道他们。
虽然只是知道他们给村民用葛根山药换酒的的事情,以后迟早会有其他的名声传出去的。
闲聊间,得知这村子附近的山上,有着很大一片板栗林子,还有特别多的橡子树。板栗还好一些,煮熟了能当粮食吃,可橡子树,虽然木材可以打家具,叶子可以养蚕。可每年那么多的橡子果,不能吃,在野外这么放着也不安全,经常会有调皮的孩子把橡子当成了榛子吃。
王巧妮觉得这简直就是浪费啊,就告诉了他们,橡子果实,用水煮,换水多煮几遍,就能脱毒。
另外把果仁取出捣碎,放入布口袋,再把布口袋放入流水里,多用水冲洗几天,也就脱毒了。南边的人都是这么给木薯脱毒的,给橡子脱毒,也是一样的理儿。
另外这橡子仁磨粉多沉淀过滤几次,也能脱毒。到时候,用这橡子粉做橡子凉粉也挺好的。和绿豆凉粉的做法差不多,很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