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太空电梯(下)(1 / 1)

太空署的专用大巴车队如同沉默的钢铁长龙,驶离了首都核心区,最终停靠在北都郊外一处戒备森严的军用机场外围。车门滑开,一股混合着航空燃油和初春清冽空气的味道涌入车厢。

“看!是军机!”人群中有人指着停机坪方向惊呼。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宽阔的跑道上,几架体型庞大、线条粗犷的军用运输机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蛰伏。深灰色的涂装、棱角分明的机体、巨大的涡扇引擎……在晨光下散发着冷硬的工业美感。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人来说,如此近距离接触现役大型军用运输机,绝对是生平第一次。

“我们……要坐这个去海南?”有人带着兴奋和一丝不确定问道。

姜恒最后一个下车,活动了一下在车上坐得有些发麻的肩膀。他瞥了一眼那些兴奋议论的人群,嘴角勾起一丝老兵特有的、带着点无奈的笑意。这玩意儿,他太熟了。

他转头,却看到身边的齐予也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巨兽”,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毫不掩饰的好奇光芒,甚至带着点孩子般的兴奋,和她平时冷静专业的形象判若两人。

“别看了,”姜恒忍不住出声,声音带着点过来人的调侃,“那是运-70,‘虎妞’。上世纪的老伙计了,服役快半个世纪了,皮实耐操,就是……”他故意顿了顿,看着齐予转过头来,才慢悠悠地补充道,“跟‘舒适’两个字完全不沾边。军机嘛,讲究的是运载量和可靠性,至于乘客体验?那是客机的事儿。”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坐这玩意儿跳伞的经历,屁股被颠得仿佛要裂开,最后还被班长一脚踹出舱门。“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滋味儿。本想着退伍了总算能告别这‘铁板凳’,嘿,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它!”他无奈地摊摊手,语气里却带着点怀念。

齐予被他这生动的描述逗得抿嘴一笑,眼里的好奇更盛了:“你坐过?还跳过伞?”

“嗯,”姜恒点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军旅生涯的锐气,“家常便饭。等会儿上去你就知道了,抓紧扶手,深呼吸,就当体验一把低空过山车。”

……

当巨大的涡扇引擎开始咆哮,运-70庞大的身躯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时,姜恒的预言立刻应验。机体在气流中微微震颤,引擎的轰鸣透过隔音效果有限的舱壁,如同低沉的雷暴在耳边滚动。起飞时的推背感和爬升时的颠簸,让不少第一次乘坐军机的先遣者脸色发白。

姜恒稳如泰山地坐在硬质座椅上,甚至还有闲心观察旁边的齐予。她双手紧紧抓着座椅扶手,指节有些发白,身体随着颠簸微微晃动,眉头微蹙,显然不太适应这种“硬核”飞行体验。

“我就说吧,”姜恒侧过头,声音在引擎轰鸣中提高了几分,“不舒服吧?”他指了指自己的右肩,“靠过来歇会儿?省点力气,后面还有得折腾呢。”

齐予有些犹豫地看了他一眼。

“别多想,”姜恒咧嘴一笑,坦荡得如同在军营里招呼战友,“咱们现在是一个team,是战友!互帮互助,天经地义。从这儿开始,培养默契!”他拍了拍自己结实的肩膀,眼神真诚。

看着那双坦荡明亮的眼睛,齐予心中的一丝局促消散了。她轻轻“嗯”了一声,身体微微倾斜,将头靠在了姜恒的肩膀上。坚硬的安全带勒着身体,但靠着这个坚实温暖的肩膀,那令人心烦的颠簸似乎真的减轻了不少。她悄悄睁开一条眼缝,看到姜恒正专注地翻阅着膝盖上那本厚厚的《任务简报》,神情认真。一种奇异的安心感包裹了她,她重新闭上眼,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

姜恒感受着左肩传来的重量和温度,心里嘀咕:“战友互助,嗯,战友互助……”他定了定神,将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简报上。

从BJ到海南文昌,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姜恒一边翻看简报,一边在心里感慨这趟旅程的仓促与辽阔。简报里关于目的地“亚辛玛哈”行星的描述吸引了他:

目标行星:TOI 700 d (Provisional Terra Code: YMH-α-亚辛玛哈)

类型:类地岩石行星,确认宜居带内。质量/半径:约为地球的1.2倍。恒星光照:接收TOI 700(一颗稳定的M型红矮星)辐射能约为地球接收太阳能的86%。自转/公转:确认存在潮汐锁定现象。即行星一面永久朝向恒星(永昼面),一面永久背向恒星(永夜面),交界处存在广阔的“晨昏圈”。初步探测数据:大气层以氮氧为主(约78% N2,21% O2),存在微量惰性气体及未知成分气溶胶。地表存在液态水(海洋、湖泊)。重力约0.95g。生物信号:探测到复杂有机物及初级生命活动迹象(光谱分析)。具体生态结构未知,存在潜在风险。

“潮汐锁定……永昼和永夜……”姜恒低声念着,眉头微皱。这意味着星球的环境会极端分化,永昼面可能酷热干旱,永夜面则严寒冰冻,只有中间的晨昏圈可能是相对温和的宜居带。这和他想象中“另一个地球”的田园风光可不太一样。任务的挑战性瞬间拔高了一个量级。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靠在自己肩上似乎睡着的齐予。这位生态专家,未来的担子可不轻啊。

……

“齐予,醒醒,我们到了。”飞机开始下降时的颠簸让姜恒轻轻晃了晃肩膀。他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是在哄睡梦中的孩子。

齐予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眼神还有些茫然:“嗯?到哪了?”

“文昌啊!”姜恒看着她懵懂的样子,觉得有点可爱,忍不住笑了,“准备下飞机,去看真正的‘大家伙’了!”

齐予这才完全清醒,意识到自己一直靠着姜恒的肩膀,脸上飞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赶紧坐直身体:“不好意思,我……”

“没事没事,”姜恒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右臂,故意做了几个夸张的伸展动作,“坐久了活动活动筋骨,正好!”

齐予看着他故意掩饰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没再说什么,只是回以一个感激的微笑。

机舱门打开,湿润温暖、带着咸腥气息的海风瞬间涌入。众人鱼贯而出,踏上了海南岛的土地。但所有人的目光,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远处地平线上那个无法忽视的、直刺苍穹的巨物牢牢攫取!

寻木!

传说中的通天建木,此刻以人类科技的伟力,化作了现实!

它矗立在曾经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旧址,但规模早已超越了历史的痕迹。那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塔”,而更像是一根由大地生长而出、贯穿天地、闪烁着金属冷光的青铜巨树!

它的基座庞大无比,覆盖了数平方公里的区域,由无数粗壮的、泛着幽蓝色能量流光的超合金结构支撑,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下,汲取着来自地核深处和巨型核聚变电站的磅礴能量。基座之上,主体结构并非实体建筑,而是由一节节巨大的、如同“竹节”般的环状磁场约束器构成!这些约束器直径惊人,表面覆盖着复杂的能量导管和散热鳍片,闪烁着稳定而强大的幽蓝色光芒。

这些巨大的“竹节”并非紧密相连,而是以精确的间隔(近地处密集,越往高空越稀疏)悬浮排列,共同构成了一条肉眼可见的、由纯粹能量场束缚而成的、直径超过百米的垂直通道!通道内部并非真空,而是被约束在其中的、呈现淡金色光泽的等离子体流,如同被神祇驯服的雷霆,沿着无形的轨道,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向上奔涌!

这条金色的能量通道,笔直地、毫无阻碍地刺入高空的云层,消失在视野尽头,仿佛真的连接到了天穹之外!阳光照射在通道表面,折射出七彩的光晕,更添几分神圣与科幻交织的奇异美感。

“我的天……”人群中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和抽气声。即使是姜恒这样见惯了庞然大物(比如运-70)的老兵,此刻也被这超越想象的工程奇迹震撼得说不出话来!这不仅仅是高度的叠加,更是人类对物理法则的极致运用和对星空的野望的具象化!

“这就是‘寻木’……”齐予站在姜恒身边,仰望着那没入云端的光之通道,声音里充满了敬畏和身为参与者的自豪,“它的理论基础是‘指向性超导磁场’与‘洛伦兹力约束’。”她指着那些巨大的环状约束器,“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超导磁环,产生强大的、方向精确可控的磁场。这些磁场相互叠加、引导,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一条稳定的‘磁轨’。”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通道里奔涌的淡金色‘河流’,是被磁场约束和加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流。它们本身携带巨大的动能,同时,它们高速运动产生的反向洛伦兹力,又反过来强化和稳定了这条磁轨通道!就像……无数根无形的、坚韧无比的‘能量缆绳’,将大地与星空紧紧相连!”

“至于运载舱,”齐予指向基座附近几个如同巨大胶囊般的银色舱体,“它们内部装有超导线圈。当舱体进入这条磁轨通道,就会被强大的磁场捕获、悬浮,并被等离子体流推动着,沿着磁轨高速向上‘滑行’!理论上,只要能量供应充足,它可以近乎无损耗地将人员和物资送上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凌霄港’太空城!”

她最后指向基座外围一片广阔的区域,那里布满了巨大的太阳能板阵列和更庞大的能量传输设施:“看那边,那是它的能量心脏。维持这条三万六千公里长的‘通天之路’,需要海量的能量!除了地热和核聚变,在低空段,工程师们甚至利用磁场扰动大气,在通道周围人为制造了稳定的‘台风眼’效应,确保通道在任何天气下都能畅通无阻!”

姜恒听得心潮澎湃,他看着那贯穿天地、散发着神性光辉的能量通道,再看看身边这位能将如此宏伟工程原理娓娓道来的女孩,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这不再是神话中的幻想!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地球与星空之间,架起了一座永不坠落的桥梁!

“寻木”之名,当之无愧!它象征着人类文明从摇篮中站起,向星辰大海迈出的、最坚实也最壮丽的一步!

而他和齐予,即将踏上这座桥梁,成为通往亚辛玛哈——那片未知新大陆的第一批开拓者!

“走吧,齐予,”姜恒深吸一口带着海风与能量场独特气息的空气,扛起他的“特产运输一号”,眼神坚定地望向那光芒万丈的登舱平台,“我们的‘天梯’,就在前面!”

最新小说: 守护及毁灭 抽卡逆袭后,五个未婚夫悔哭了 异世界之带着全家蒸蒸日上 我们生活在亚辛玛哈 无限彼岸之零 快穿,疯批大佬的攻略日常 我在末世被营销成神 我本证心缘 穹顶之下,星光不灭 视死无归